您在这里: CIBF2025 行业新闻

【出海】中国负极材料厂商加速海外建厂步伐 出海成为趋势

日期:2024-08-10浏览:...

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,国内负极材料市场竞争日益激烈。为了寻求新的增长点,多家中国头部负极材料生产商如杉杉股份、贝特瑞、璞泰来、中科电气、尚太科技等已经开始或计划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。
过去一年中,中国负极材料市场价格大幅下滑,从去年初的每吨5.3万元人民币降至今年初的3.5万元人民币,跌幅超过40%。与此同时,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放缓,下游动力电池企业对于负极材料的需求也开始减少。相比之下,海外市场仍然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。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新车市场渗透率仅为18.3%,远低于中国的30%以上渗透率。
中国电池企业在海外的投资建设规模已经超过了500GWh,按照每GWh电池消耗1000-1200吨负极材料计算,这些产能将需要配套50万至60万吨负极材料。然而,目前海外负极材料规划产能仅超过40万吨,存在较大的供需缺口。
海外建厂动态
中科电气计划在摩洛哥投资建设一个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一体化基地,项目总投资不超过50亿元人民币。这一项目旨在服务于欧洲市场。
璞泰来则选择了瑞典作为其首个海外生产基地,计划建设10万吨锂离子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研发基地,总投资不超过157亿瑞典克朗(约合105亿元人民币)。该项目预计将于2025年具备5万吨/年的生产能力,并在2026年底或2027年初达到10万吨/年的产能。
杉杉股份也计划投资12.8亿欧元(约合100亿元人民币),在芬兰建设一个1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,预计2025年投产。
尚太科技正考虑在东南亚、北美和欧洲等地进行考察,并计划在未来根据客户需求在海外建设生产基地。
贝特瑞的首个海外建厂项目选址在印度尼西亚,计划建设年产8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,并计划通过收购扩大天然石墨的供应。
面临挑战
尽管中国企业在海外建厂成为趋势,但这一过程并非没有挑战。负极材料生产需要大量能源且可能产生粉尘等环保问题,这使得海外建厂的成本相对较高。例如,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曾指出,在欧洲建负极材料厂面临较大的能耗和环保难题。
为了克服这些挑战,部分企业选择在能源成本较低的地区建立生产基地。杉杉股份选择芬兰,部分原因在于该地区拥有较为廉价的水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。
总体而言,中国负极材料企业加速海外布局,不仅是响应市场需求和竞争策略的需要,也是应对全球政策变化的一种策略调整。随着更多中国企业在海外扎根,全球负极材料供应链将更加多元化。

更多信息,欢迎通过CIBF电池展服务网进行了解

CIBF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电池技术展览会
  • 主办单位: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
  • 通信地址: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深圳国际会展中心
  • 招展热线:4008001803
  • 技术支持:六方金桥
地点:重庆国际博览中心
版权所有:LIUFANG 技术支持:oufaxin